(以下简称“新筑交科”)中标广州地铁12号线“三站两区间”新型轨道系统工程,该项目标志着我国城市轨道交通领域首次实现新型轨道技术在隧道环境下的规模化应用突破,为新型轨道制式在复杂城轨场景的推广树立重要里程碑。
“非常高兴能够中标该项目,该项目不仅是新型轨道产品在隧道内的首次规模化应用实践,更为我们后续开展规模施工示范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示范提供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和线路条件。大家对此充满期待,也感到责任重大。”
公司党总支委员、副总经理张松表示,“公司正同步构建全产业链数据监测体系,项目运营数据将为行业标准制定提供重要参考。特别在轨道减振、服役寿命等关键技术指标方面,预计将形成超过20项专利成果。”
抓生产、抢订单。2月20日,记者走进新筑交科生产车间,眼前是一幕热火朝天的景象。员工们挥汗如雨,紧张而有序地忙碌着。一批总重量达30吨、价值60万元的货物即将发往南京三桥项目现场……
“这批产品是专为南京三桥这一重大工程建设项目量身定做的球形支座。”张松表示,“为了确认和保证工程能够按时顺顺利利地进行,我们早在几个月前就开始紧锣密鼓地备货,如今,这些精心加工的球形支座终于圆满完成了。”
面对订单的增长,新筑交科全方面推进“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战略,通过生产的基本工艺改进和自动化智能化改造,实现了从订单处理到产品出库的全链条智能化管理,提高了生产调度的灵活性和响应速度,全力保障了几内亚、渝昆、广湛铁路、金屿大桥等项目的产品交付。
截至目前,公司已累计发货近4800万元。同时,公司还完成了天水有轨电车新型轨道项目近2公里的轨通任务,以及成绵乐扩容项目无缝伸缩装置的安装施工,为项目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公司打造了检验测试的项目全方面覆盖、检测实力卓越的中心实验室,配备了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200余台,其中大中型检测设备达30余台,还拥有大型试验检验测试平台3个。目前,实验室已获得了国际互认的国家实验室(CNAS)认可资质,具备了开展第三方检测的能力。
作为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筑交科的产品在国内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多个城市公共交通项目中得到普遍应用。其中,自主研发的新型轨道系统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成为公司的典型创新技术之一。
该系统明显提升了轨道系统的减振降噪效果和绝缘性能,大幅度的降低了后期的维护工作量。这一颠覆性创新不仅研究了十余种适应不一样环境条件的配方体系,还联合高校和设计院所形成了全面的技术验证能力,并在施工方面建立了一套完备的装备、工装和工法体系。
除了新型轨道系统,新筑交科还自主研发了聚氨酯填充式伸缩装置这一新型桥梁伸缩装置,公司不仅主编了该产品的交通部行业标准,还经过不断深入研究,形成了满足全国多种天气特征情况的高分子配方工艺和系列化产品,并开发了专用的施工装备和工法,确保实施工程质量和产品可靠性。
新筑交科的创新步伐并未止步于此。公司正加速推进桥梁智能构件等领域的创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已形成涵盖新型支座、轨道减振、智能监测等多个方向的专利集群。这些技术突破不仅将大幅度的提高交通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效率,还将为新筑交科开拓智慧交通新蓝海、培育新的增长极提供有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新筑交科参与的几内亚马瑞巴亚港至西芒杜矿区铁路项目,不仅展示了公司的技术实力,更是公司开拓新蓝海、抢占智慧交通市场的重要一步。该项目位于几内亚南部,途经多个大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优化几内亚经济结构的关键一环。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当地交通状况,提高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为几内亚的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如今,新筑交科的产品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国内大部分的高铁项目,并远销欧洲、亚洲、美洲和非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了国内路桥构件领域的“出海”佼佼者。
张松表示,“近几年,我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取得了较大突破,如中泰铁路、几内亚铁路等项目都取得了显著成果。去年,我们的海外业务达到了一个峰值。”“未来,我们将继续围绕这些项目做好保供工作,加强重点策划,确保国内外项目的正常应用,同时紧跟国家的‘一带一路’建设步伐,不断开拓创新,争取更大突破!”